搜索
首页 《端午作》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意思:屈原不免争执琼光彩,她说蛟龙畏色丝。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端午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屈原的,通过对屈原的追思和描述,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同情。 首句“汨渚沉沉不可追”描绘了汨罗江深沉、静谧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屈原生命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这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哀伤的基调。 “楚人犹自吊湘累”描绘了楚地的人们依然在祭奠屈原,表达了屈原的身后哀荣。同时,这句诗也流露出诗人对屈原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是全诗的重点,这两句诗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典故,描述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品——琼糈(一种精美的食品)和五色丝(即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的“色丝”),以及屈原本人对楚国政治的执着和献身精神。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蛟龙对五色丝的恐惧,暗指了屈原在政治上的失误,导致他最终的悲剧。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屈原的追思和描述,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哀伤和感慨的诗,通过对屈原的描述和追思,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和爱国者的敬仰和同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问题,避免重蹈屈原的覆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色丝

    读音:sè sī

    繁体字:色絲

    意思:(色丝,色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脩曰:‘解不?’……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

  • 蛟龙

    读音:jiāo lóng

    繁体字:蛟龍

    英语:flood dragon

    意思:(蛟龙,蛟龙)

     1.古代传说的两种动物,居深水中。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
      ▶《礼记•中庸

  • 未免

    读音:wèi miǎn

    繁体字:未免

    短语:在所难免

    英语:(adv) truly; rather a bit too

    意思:
     1.不免,免不了。
      ▶《孟子

  • 灵均

    引用解释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