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岐阳蒙相国对(一作借)宅因抒怀投献》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意思:所以花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比较懒回。

出自作者[唐]吴融的《岐阳蒙相国对(一作借)宅因抒怀投献》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风有危亭月有台》,作者通过描绘亭台和月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作者首先描绘了亭台和月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其中,“危亭”和“月台”是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代表着平静、宁静的生活。作者在平津阁畔徘徊,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颔联“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作者通过引用宋玉和王家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诛茅”和“种竹”都是古代隐逸之士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作者表示,虽然自己不能像宋玉那样隐居在深山老林,但可以学习王家种竹的闲适生活,过一种平静、闲适的生活。 颈联“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作者表达了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安静休息的地方,但是因为行色匆匆,不能停留太久。这里,“行色”象征着生活的忙碌和奔波,而“静居”则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作者在马路边休息,但是因为行色匆匆,不能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 尾联“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懒散态度。这里,“故园”指的是作者的故乡,“兰菊”则代表着故乡的美丽和清新。作者在旅途中思念着故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懒散态度,不愿意过于追求功名利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亭台、月台、田园、故乡等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疲惫,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关键词解释

  • 故园

    读音:gù yuán

    繁体字:故園

    英语:old home; native place; native soil

    意思:(故园,故园)

     1.旧家园;故乡。
      ▶唐·骆宾王《晚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 里旅

    读音:lǐ lǚ

    繁体字:裏旅

    意思:指乡里群众。
      ▶《左传•昭公三年》:“﹝晏子﹞辞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杜预注:“旅,众也。”
      ▶唐·权德舆《开州刺史新宅记》:“工徒不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