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梦得 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 爱花心在否?

爱花心在否?

意思:爱花心思在吗?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忆梦得 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生感慨和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身体渐衰的哀叹,同时也揭示了在官场沉浮中,渐失真我,情怀淡薄的困境。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诗人开篇便感叹岁月的流逝,年齿渐长,头发斑白,身心疏懒,疾病缠身。这里,诗人以齿发为象征,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无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疲惫和无奈。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去爱好和兴致的怀念。然而,答案却不尽人意,爱花的心还在,但已没有过去的激情;见到酒,也失去了曾经的兴致。这两句诗深刻地描绘出诗人对生活的淡漠和疏离。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随着年岁的增长,风情雅致逐渐减少,而身居高官,世俗的烦恼却越来越多。诗人以自己的经历,揭示了官场生活的压力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最后,诗人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希望能在一个温馨的氛围中,红烛闪烁,听到人们唱起竹枝歌,过上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以朴实的词句表达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诗人通过对自己的反思,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
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花心

    引用解释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綺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 《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 《琼花赋》:“喷蕊蝶於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2.烛花之心。 南朝 梁 刘孝威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