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天孙自织》 乘槎偶认张骞。

乘槎偶认张骞。

意思:乘木筏偶然认识张骞。

出自作者[宋]陈德武的《清平乐·天孙自织》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孙自织。经纬天南北。明月楼台高百尺。玉手昔曾亲摘。种榆人去何年。乘槎偶认张骞。报道秋期近也,好将巧思相传》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以天上的织女星为题材,描绘了其织布的场景,以及楼台高耸、玉手摘榆、乘槎寻访张骞等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歌开头“天孙自织。经纬天南北”描绘了织女星织布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天文学的热爱和对神秘宇宙的敬畏之情。接着,“明月楼台高百尺。玉手昔曾亲摘”描绘了楼台高耸的景象,以及玉手摘榆的细节,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乘槎偶认张骞”一句,借用张骞寻访西域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歌的主题——巧思和智慧的力量。最后,“报道秋期近也,好将巧思相传”则表达了作者对巧思的赞美和传承,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天上的织女星和地上的楼台榆树等美好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精神态度。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想象,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和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孙自织。
经纬天南北。
明月楼台高百尺。
玉手昔曾亲摘。
种榆人去何年。
乘槎偶认张骞。
报道秋期近也,好将巧思相传。
作者介绍
陈德武(生平不详),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有《白雪遗音》一卷。其《望海潮》词云:“之官路远,篙师又促旧航。”又同调云:“三分春色,十分官事。”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不详。

关键词解释

  • 张骞

    读音:拼音:zhāng qiān

    张骞的解释

    张骞(?-前114) :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
  • 乘槎

    读音:chéng chá

    繁体字:乘槎

    意思: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