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川怀古》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意思:去见白头翁,坐着青竹林下。

出自作者[唐]刘希夷的《洛川怀古》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悲怆的笔触,描绘了世路的艰辛、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描绘了春天的草原景象,然而其中蕴含的却是悲伤的情感,征人们在这片草原上唱着悲歌,驱赶着马匹。这一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山河的变迁,揭示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借用典故,描绘了昔日的繁荣和现在的衰败,进一步强调了世事的无常。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描绘了建筑的兴衰和森林的变迁,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人类活动的反思。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进一步表达了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整首诗以悲怆的笔触,描绘了世路的艰辛、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诗人的感慨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和人生的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
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
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
芳,。
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
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关键词解释

  • 白头翁

    (1).白发老人。 唐 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 高寝 郎 田千秋 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宋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
    (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 唐 李白
  • 青竹

    读音:qīng zhú

    繁体字:青竹

    意思:
     1.青翠的竹子。
      ▶唐·越溪杨女·谢生《联句》:“珠帘半床月,青竹满林风。”
     
     2.借指钓竿、竹杖等竹制品。
      ▶唐·李颀《送綦毋三寺中

  • 白头

    读音:bái tóu

    繁体字:白頭

    短语:老朽 老 行将就木 苍老 早衰 朽迈 年老 大年 老弱病残 衰老 老态龙钟 上年纪 老迈

    英语:hoary head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