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声鸟自屏中过,倒影山从镜里看。
意思:吞声鸟自屏中超过,倒影山从镜子里看。
出自作者[宋]李处权的《过德孺池上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树色溪光五月寒》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诗人心境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月的树色和溪光,营造出一种清寒的氛围。
首联“树色溪光五月寒,幅巾藜杖接清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五月的景象,树色深沉,溪光清冷,这种环境让人感到一丝寒意。而“幅巾藜杖”则暗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头戴简单头巾,手拄藜杖,去迎接这份清雅的欢乐。
颔联“吞声鸟自屏中过,倒影山从镜里看”,诗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吞声鸟象征了隐忍不言的人,而倒影山则是镜中看到的山的倒影,象征平静的心境。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五月清寒的景色中,看到鸟儿无声地飞过,山影倒映在溪水中,表达出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颈联“佳处唯堪著胸次,平生久已付毫端”,诗人表达了自己将美好的景色深深地刻在心中,这是他平生的追求和向往,他把这种追求和向往都寄托在笔端。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向来未筑沙堤路,岂信东山有谢安”,诗人以“向来未筑沙堤路”呼应了前文中的五月清寒的景色,暗示了诗人此时正在行走在未筑沙堤的路上。而“岂信东山有谢安”则表达了诗人对谢安那样的隐士的向往,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归隐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五月清寒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心境,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