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柳絮》 柳送腰支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

柳送腰支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

意思:柳送腰支天几回,再教飞絮舞楼台。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柳絮》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柳树的形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重逢的期待。 首句“柳送腰支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和离别的情感。柳树的枝条被比喻为女性的腰肢,随着日落的反复,仿佛在送别离人。而飞絮在楼台间飞舞,更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颠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两句则描绘了柳树的动态,表达了作者对柳树在风中摇曳的生动形象的观察和理解。柳树在狂风中摇摆,仿佛变得高大无比,而当风力减弱时,它又恢复了平静和稳定。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重逢的复杂情感,既有狂风般的离别之痛,又有期待平静后的重逢之喜。 整首诗以柳树的形象为载体,通过描绘柳树的动态和静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和重逢的期待。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柳树的美丽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它以柳树的形象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柳送腰支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
颠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飞絮

    读音:fēi xù

    繁体字:飛絮

    意思:(飞絮,飞絮)
    飘飞的柳絮。
      ▶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楼台

    读音:lóu tái

    繁体字:樓檯

    英语:stand (up)

    反义词: 庐舍

    解释: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腰支

    读音:yāo zhī

    繁体字:腰支

    意思:见“腰肢”。

    解释:1.见\"腰肢\"。

    造句:不见王孙骄马,隔帘自诧腰支。三竿两节风和雨,未解平生折腰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