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打虎儿行》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意思:孩子的哭声向风不到父亲,把木桩打老虎截虎路。

出自作者[清]毛奇龄的《打虎儿行》

全文创作背景

《打虎儿行》是清朝文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一个打虎的故事密切相关。在故事中,一个年幼的孩子勇敢地打死了一只老虎,为民除害。这样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毛奇龄,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打虎儿行》来赞美这个孩子的英勇和壮烈。 通过这首诗,毛奇龄旨在歌颂勇敢、正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表达对年幼一代的期望和鼓励。他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恶势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
小儿十一随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飗飗黑风吹草根,乘风攫人谁敢撄?
小儿不识虎,疑是狐与狸。
见虎衔父肢,咆哮草际风来吹。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三尺童子五尺杙,凭空击去着虎臆。
虎惊顾儿舍父逸,深林风草皆无色。
禹州太守呼小儿,予之以帛饱以糜。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问儿打虎虎何似?
举手张牙作虎势。
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惊避力不支。
当时见虎得无怖,此事我亦昧其故。
<
作者介绍 毛奇龄简介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

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关键词解释

  • 向风

    读音:xiàng fēng

    繁体字:曏風

    英语:windward

    意思:(向风,向风)

     1.临风;迎风。
      ▶《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 不得

    读音:bù dé

    繁体字:不得

    英语:must not

    意思:
     1.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腹飢不

  • 儿啼

    读音:ér tí

    繁体字:兒啼

    英语:child cry

    意思:(儿啼,儿啼)

     1.小孩啼哭。
      ▶汉·贾让《奏治河三策》:“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
     <

  • 虎路

    读音:hǔ lù

    繁体字:虎路

    意思:即虎落。
      ▶《文选•扬雄<羽猎赋>》:“尔迺虎路三嵕以为司马,围经百里而为殿门。外则正南极海,邪界虞渊。”
      ▶李善注引晋灼曰:“路,音落。”
      ▶刘良注:“虎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