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皖口寄怀前太平守陈公度》 常爱东陵早拂衣,我行曾不叩荆扉。

常爱东陵早拂衣,我行曾不叩荆扉。

意思:常爱东陵早拂袖而去,我行不曾问荆扉。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皖口寄怀前太平守陈公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潇洒飘逸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句“常爱东陵早拂衣”,通过“常爱”二字,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而“东陵早拂衣”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潇洒不羁的个性。第二句“我行曾不叩荆扉”,用“我行我素”的表述方式,强调了诗人的独立自主和不拘一格。后两句“凭君天柱峰头望,看我扁舟几日归”,则以天柱峰头和扁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畅游自然、自由飘荡的形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开阔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爱东陵早拂衣,我行曾不叩荆扉。
凭君天柱峰头望,看我扁舟几日归。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东陵

    读音:dōng líng

    繁体字:東陵

    意思:(东陵,东陵)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 我行

    读音:wǒ xíng

    繁体字:我行

    意思:犹言我这里。
      ▶《水浒传》第十四回:“雷横又骂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晁盖!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 荆扉

    引用解释

    柴门。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絶尘想。”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巖下偃荆扉。” 宋 陆游 《野兴》诗:“从今谢人事,终日掩荆扉。” 清 黄景仁 《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