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汾上宴别》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意思:不需要音乐始终,摇鞭打花去。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汾上宴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春天落日时分的思乡之情。诗歌开头“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两句,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云朵和山川让他想起了远方的故乡。接着“年来未归客,马上春欲暮”两句,揭示了游子长年漂泊在外,春光将尽,更增添了他的归乡之念。 然后,“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了游子在落花之中独酌,残日西斜,水边的树木映入眼帘,这些景象更加渲染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最后,“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两句,表现了游子在无法抑制的归乡之情的驱使下,不等乐队演奏结束,就扬鞭催马,背对着花朵离去的场景,展现了他内心的焦灼和急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游子思乡之情的深沉和浓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管弦

    读音:guǎn xián

    繁体字:管弦

    意思:(参见管絃)
    亦作“管絃”。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

  • 不待

    读音:bù dài

    繁体字:不待

    英语:needless to say; it goes without saying

    意思:
     1.用不着;不用。
      ▶《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

  • 鞭背

    读音:biān bèi

    繁体字:鞭背

    意思:古代薄刑之一。鞭打背部。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新唐书•刑法志》:“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