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起》 芳时屡负挽难回,扫地东风杖起才。

芳时屡负挽难回,扫地东风杖起才。

意思:他经常背着难回,扫地东风拐杖起来才能。

出自作者[当代]钱钟书的《病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的人在春天里的感受,以及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丰富,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时光的流逝以及自然的无情。 首句“芳时屡负挽难回”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无法挽回的遗憾,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奈。第二句“扫地东风杖起才”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病后初愈,依靠拐杖才能起身。 颔联“一病经春如有例,百花从此不须开。”中,诗人通过“病”和“花”的意象,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无情。疾病让他错过了春天的美好,而百花也似乎因此不再开放,增强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颈联“蔷薇吹老堆庭刺,桃李飘残满院苔。”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衰老和凋零。蔷薇吹老,桃李飘残,满院都是青苔,一片荒凉之景。 尾联“输与寒郊能得意,长安看尽紫红来。”诗人通过对比寒郊和长安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不同感慨。寒郊能够得意于自然的变化,而长安则是繁华落尽,一片凄凉。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通过对春天和生命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时光的流逝以及自然的无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芳时屡负挽难回,扫地东风杖起才。
一病经春如有例,百花从此不须开。
蔷薇吹老堆庭刺,桃李飘残满院苔。
输与寒郊能得意,长安看尽紫红来。
作者介绍 鲍照简介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关键词解释

  • 东风

    读音:dōng fēng

    繁体字:東風

    英语:east wind

    意思:(东风,东风)

     1.东方颳来的风。
      ▶《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 扫地

    读音:sǎo dì

    繁体字:掃地

    短语:遗臭万年 身败名裂 臭名远扬 名誉扫地

    英语:reach rock bottom

    意思:(扫地,扫地)

     1.打扫

  • 芳时

    读音:fāng shí

    繁体字:芳時

    意思:(芳时,芳时)
    良辰;花开时节。
      ▶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 地东

    读音:dì dōng

    繁体字:地東

    意思:(地东,地东)
    出租土地的人家。对佃户而言。
      ▶萧军《八月的乡村》七:“好歹我们是地东、地户多年了,平常谁对谁不对……全是有个担待的。”
      ▶萧红《生死场》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