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祁阳道中(二首)》 半晌春晴便飘荡,缀人帘幕上人床。

半晌春晴便飘荡,缀人帘幕上人床。

意思:半晌春晴就飘荡,写人帘幕上人床。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祁阳道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疏烟小雨”和“杨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微妙。 首句“疏烟小雨湿流光”,诗人用“疏烟”和“小雨”这两个词描绘出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疏烟”给人一种朦胧、微妙的感觉,仿佛春天的雾气轻轻笼罩着大地,而“小雨”则给人一种细雨绵绵的感觉,仿佛春天的雨水滋润着万物。“湿流光”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湿润和光影的变化,流光溢彩,仿佛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空间。 “愁得杨花不暇狂”,这句诗描绘了杨花的形象,杨花是春天的象征之一,也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象征。在这里,“不暇狂”表达了杨花的无奈和无力,因为被“疏烟小雨”所笼罩,它们无法自由地飞舞和狂欢。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因为春天的美景而感到欣喜,但又因为春天的短暂而感到惋惜和无奈。 “半晌春晴便飘荡”,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常。“半晌春晴”表示春天的时间并不长,而“便飘荡”则表达了春天的无常和变化莫测。这句诗也呼应了前两句诗中的“疏烟小雨”,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最后,“缀人帘幕上人床”,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温馨。诗人通过将杨花比作点缀在帘幕上和人们床上的装饰品,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温馨。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微妙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疏烟小雨湿流光,愁得杨花不暇狂。
半晌春晴便飘荡,缀人帘幕上人床。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帘幕

    读音:lián mù

    繁体字:簾幕

    英语:heavy curtain

    意思:(帘幕,帘幕)
    亦作“帘幙”。
     用于门窗处的帘子与帷幕。
      ▶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

  • 上人

    读音:shàng rén

    繁体字:上人

    英语:A respectful address to a monk or teacher.

    意思:I

     1.道德高尚的人。
       ▶汉·贾

  • 半晌

    读音:bàn shǎng

    繁体字:半晌

    英语:a long time

    意思:
     1.许久,好久。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