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郊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意思:根据成求好景,另外到野桥归。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郊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城市压压土,高原聊振衣》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城市风光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城市与高原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和宁静。 首联“城市压压土,高原聊振衣”,诗人以城市和高原作为两个不同的背景,描绘出城市和自然的交融。城市在诗中象征着繁华和喧嚣,而高原则象征着自然和宁静。诗人通过“压压土”这个词语,描绘了城市的拥挤和繁忙,同时也暗示了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疲惫。而“高原聊振衣”则描绘了高原的辽阔和宁静,仿佛是诗人想要振奋精神,摆脱城市的喧嚣和压力。 颔联“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诗人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了晚云、秋树等自然景色。晚云呈现出浅碧色,秋树则有一半已经变成了深红色,这种色彩的对比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感受。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水和山峰的景色。江气轻盈,山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诗人通过江水和山峰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尾联“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诗人想要在自然中寻找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城市与高原的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和宁静。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市压压土,高原聊振衣。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好景

    引用解释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