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意思:达观等存亡,世俗强大歌哭。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为主线,通过描绘衰老、疾病、丹砂、道观、顺忍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人生和道义的深刻思考。 首联“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诗人以自身的衰老和疾病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深刻理解。破屋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力,而疾病则是对生命的无情侵蚀。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 颔联“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诗人以车轮为喻,表达了生命中内在的空灵和力量。这一联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颈联“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诗人以丹砂(朱砂)为喻,表达了对生命中无法掌控的力量的无奈。丹砂在诗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无法被凡俗的力量所控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同时也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期待。 尾联“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理解和感激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为主线,通过对生命、人生和道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同时也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哲理丰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
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
前瞻已不远,後蹑愈难逐。
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
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
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
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
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
众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
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
举网罗众禽,有获非一目。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达观

    读音:dá guān

    繁体字:達觀

    短语:无忧无虑 自得其乐 乐观主义 乐天 开展 明朗 有望

    英语:philosophy

    意思:(达观,达观)

     

  • 存亡

    读音:cún wáng

    繁体字:存亡

    英语:live or die

    意思:
     1.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
      ▶《易•干》:“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史记

  • 世俗

    读音:shì sú

    繁体字:世俗

    短语:俗 粗鄙 无聊 庸俗 百无聊赖 俗气 粗俗

    英语:profane

    意思:
     1.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

  • 歌哭

    读音:gē kū

    繁体字:歌哭

    意思: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周礼•春官•女巫》:“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
      ▶郑玄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