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永遇乐·试问诸公》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意思:没有身体没有影子,看不见的,听了又没有响。

出自作者[宋]无名氏的《永遇乐·试问诸公》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似乎在探讨一种超越物质、超越感官的真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这首诗的主题是“本真”、“本性”,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自我,真正的本性,是超越一切形象、概念和感知的,是超越一切束缚和困扰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变的。 首先,诗中提到了“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这是在询问我们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样子。接着,诗中又说“纵使丹青,难描这个”,即使是最伟大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真正的自我,这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自我超越了物质和形象。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这是对真正的自我本质的描述,它没有形状和影子,我们无法用视觉或听觉来感知它。然而,“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它又无处不在,清晰明了,就在我们的眼前。 然后,诗中又提到了“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这是在教导我们要放下所有的欲望和牵挂,让心灵保持空灵和明朗,这样才能真正接触到真正的自我。 最后,“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这是对达到真我状态的描述,就像迷雾消散,天空露出本来的光明,心灵之月永远不会被遮蔽。 这首诗的主题是“本真”、“本性”,它教导我们要超越物质、超越感官、超越二元对立,达到真正的自我和本性。这是一种超越一切束缚和困扰的智慧,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变的存在。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关键词解释

  • 无形无影

    引用解释

    1.不见形迹;完全消失。《西游记》第十九回:“説声去,就无形无影的。”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四》:“他要走的心事消灭得无形无影了。”亦作“ 无影无形 ”。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镜花缘》第八一回:“我想这个‘偷’字,无非盗窃之意,倒还易猜;第‘香’为无影无形之物,却令人难想。”

  • 无形

    读音:wú xíng

    繁体字:無形

    英语:invisible

    意思:(无形,无形)

     1.不见形体。
      ▶《礼记•曲礼上》:“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孔颖达疏:“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