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端午日赐观射柳(二首)》 莫羡天山曾献巧,射生今已静胡沙。

莫羡天山曾献巧,射生今已静胡沙。

意思:不要羡慕天山曾献技巧,射生现在已经静胡沙。

出自作者[明]王英的《端午日赐观射柳(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军事活动的诗,通过对军队出征、行军、射箭等场景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首联“鸣箫伐鼓催飞鞚,列阵行云拥翠华”,描绘了出征的场景,箫声、鼓声催促着马匹飞奔,军队列成阵势,行进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簇拥着华丽的仪仗。箫声和鼓声是古代军事活动中常见的音乐元素,飞鞚则是马匹飞奔的代称,这一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绘,展现了军队的威武气势。 颔联“竞挽雕弓如月满,尽摧杨柳向风斜”,描绘了射箭的场景,将士们争相拉满雕花的弓箭,如同满月一般,箭矢摧折杨柳向风倾斜。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表现了将士们的勇武和精湛的射箭技艺。 颈联“因知上将皆猿臂,总道诸军胜虎牙”,诗人借用了古代将领猿臂善射的典故,称赞将帅们都是善于射箭的臂力强壮之人,同时认为军队的战斗力胜过虎牙一般锐利。这里诗人通过夸赞将领和军队的实力,进一步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尾联“莫羡天山曾献巧,射生今已静胡沙”,诗人鼓励人们不要羡慕曾经在天山献巧射杀敌人的英勇将士,现在射杀敌人的战斗已经平息了。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已经结束,人们应该珍惜和平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军事活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军事术语和典故,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战争和和平的对比,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鸣箫伐鼓催飞鞚,列阵行云拥翠华。
竞挽雕弓如月满,尽摧杨柳向风斜。
因知上将皆猿臂,总道诸军胜虎牙。
莫羡天山曾献巧,射生今已静胡沙。

关键词解释

  • 天山

    读音:tiān shān

    繁体字:天山

    英语:Tianshan Mountains

    意思:
     1.山名。
      (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
      ▶北魏·太延四

  • 胡沙

    读音:hú shā

    繁体字:衚沙

    意思:
     1.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唐·鲍君徽《关山月》诗:“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宋·苏轼《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诗:“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