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高丘而望远》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意思: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陵墓早已经灰飞烟灭,这些地方就连牧童都可以随意攀登。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登高丘而望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感慨,描绘了壮丽的大海和历史的变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首先,诗中的“登高丘而望远海”一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和视野。这种视角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无限的可能性。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传说中海上有六只大龟承托着三座神山,但现在这些龟骨已经霜冻,神山又在哪里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事物。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一句,描绘了日出的景象,但扶桑树已经半摧折,太阳也失去了光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秦皇汉武空相待”一句,是对历史的反思。秦皇汉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和权力,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最终都未能逃过历史的变迁。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欲望和执着的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一句,是对人类行为的讽刺。精卫和鼋鼍都是传说中的生物,精卫为了填海而不断投入木石,但最终也无法完成;鼋鼍则是传说中的神兽,但却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到达目的地。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过于执着于目标而忽略了过程的人的讽刺,提醒人们要注重过程和体验。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骊山

    读音:lí shān

    繁体字:驪山

    英语:Mt Lishan

    意思:(骊山,骊山)
    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因古骊戎居此得名。是着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郦山。
      ▶《汉书•刘向传》:“秦

  • 子来

    读音:zǐ lái

    繁体字:子來

    意思:(子来,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
      ▶《诗•大雅•灵臺》:“经始灵臺,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集

  • 茂陵

    读音:mào líng

    繁体字:茂陵

    英语:Mao Mausoleum

    意思:
     1.古县名。治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汉初为茂乡,属槐里县。
      ▶武帝筑茂陵,置为县,属

  • 灰灭

    读音:huī miè

    繁体字:灰滅

    意思:(灰灭,灰灭)
    如灰烬之消散泯灭。
      ▶《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宋·苏辙《黄楼赋》:“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

  • 牧羊

    读音:mù yáng

    繁体字:牧羊

    英语:shepherd

    详细释义:放饲羊群。如:『汉朝苏武守节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古,志节感人。』

    造句:

  • 之子

    读音:zhī zǐ

    繁体字:之子

    英语:Clouet

    意思:这个人。
      ▶《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笺:“于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潘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