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学士使北》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意思:契丹牙侵犯海角,汉节下天空中。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李学士使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风光和征人思乡之情的诗歌。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边疆的苍茫寂寥,以及征人在寒冷、荒凉的环境中坚守职责,但又深深怀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首联“征盖霜空迥,飘摇迎塞鸿。”中,“征盖”指的是行军的帐篷,“霜空”描绘了秋天的清冷气氛,“飘摇”二字则表现了帐篷在寒风中的摇曳不定,而“迎塞鸿”则暗示了边疆的荒凉和寂寥。 颔联“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虏牙”指的是敌人的锋芒,“海角”则暗示边疆的偏远,“汉节”则代表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下天中”则表现了边疆的广阔无垠。 颈联“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中,“酒薄”二字表现了边疆的艰苦生活,“阴山雪”则描绘了边疆的寒冷气候,“裘寒”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寒冷的感觉,“易水风”则带有一种悲凉的气氛。 尾联“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中,“边声”指的是边疆的各种声响,“不可听”则表现了那种让人心烦意乱的感觉,“归思”则直接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浩无穷”则强调了这种思念之情的深沉和无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边疆的风光和征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人在荒凉、寒冷的环境中坚守职责,但又深深怀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盖霜空迥,飘摇迎塞鸿。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
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节下

    读音:jié xià

    繁体字:節下

    英语:coming festival

    意思:(节下,节下)

     1.对将领的敬称。古代授节予将帅以加重职权,故敬称将领为节下。后对使臣或地方疆吏亦称节下

  • 海角

    读音:hǎi jiǎo

    繁体字:海角

    英语:cape

    意思:
     1.本指突出于海中的狭长形陆地,常形容极远僻的地方。
      ▶元《游南臺闽粤王庙》诗:“海角钓龙人杳杳,云间待雁路迢迢。”

  • 天中

    读音:tiān zhōng

    繁体字:天中

    意思:
     1.天的中央。
      ▶汉·王充《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
      ▶《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