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意思:黄帽子一奇才,教我漱华池。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是一首描绘诗人与一位隐居山林的奇士交往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色和奇士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欣赏。 首句“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诗人以一个奇士的形象出现,他从华池中漱口,暗示了他的清雅和脱俗。而“黄冠”一词,也暗示了这位奇士是一位隐士,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奇士在茅屋檐下坐谈的场景,以及月光下柳树摇曳的景象。这不仅描绘了环境,也暗示了诗人与奇士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兴趣。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水景,水中的虫子偶尔出现,细浪像鱼鳞一样翻滚。这些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流观和内视是两种不同的观察方式,前者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后者是对自我内心的观察。诗人通过这两种观察方式,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疑惑和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诗中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疑惑和困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黄冠

    读音:huáng guān

    繁体字:黃冠

    英语:yellow hat worn by a Taoist priest

    意思:(黄冠,黄冠)

     1.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
     

  • 华池

    读音:huá chí

    繁体字:華池

    英语:Huachi

    意思:(华池,华池)

     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汉·王充《论衡•谈天》:“崑崙之高,玉泉、华池,世所共闻

  • 奇士

    读音:qí shì

    繁体字:奇士

    意思: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史记•货殖列传》:“无巖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宋·苏轼《破琴诗》序:“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仲殊本书生

  • 一奇

    引用解释

    1.一个奇计。《汉书·扬雄传下》:“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宋史·宋祁传》:“贼若深入,以 河东 健马佐 镇 、 定 兵,掩其惰若归者,万出万全,此一奇也。”

    2.一件稀罕之物;一桩异事。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夫 卫 国虽贫,岂无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绣哉?” 宋 陆游 《初春书怀》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