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俊鸾栖棘,宾游马佩衡。
意思:贤俊鸾栖荆棘,旅游马佩衡。
出自作者[唐]苏颋的《题寿安王主簿池馆》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洛邑的繁荣景象和人文魅力。诗人通过描绘洛邑的交通、景色、人才等方面,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洛邑的交通状况和韩郊所处的位置。这里“通驰道”指的是洛邑畅通无阻的交通大道,而“在属城”则表明韩郊所在的地理位置属于洛邑的附属城市。这一联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文的描写和赞美做了铺垫。
颔联“馆将花雨映,潭与竹声清。”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将洛邑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馆将花雨映”描绘了馆舍周围的花雨相映的美景,而“潭与竹声清”则描绘了潭水和竹叶声带来的清幽之感。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洛邑的美丽景色,还为后文的赞美之情做了铺垫。
颈联“贤俊鸾栖棘,宾游马佩衡。”诗人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赞美了洛邑的人才。“贤俊鸾栖棘”指的是洛邑像鸾鸟一样栖息在棘树之上,比喻人才辈出。“宾游马佩衡”则是指宾客云集、游人如织,马佩戴着衡器,象征着秩序和繁荣。这一联通过赞美人才和繁荣,进一步表达了对洛邑的向往和热爱。
尾联“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诗人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洛邑的向往和愿望。“愿言随狎鸟”表达了诗人希望像狎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洛邑的美好愿望,“从此濯吾缨”则表达了诗人愿意抛弃尘世烦恼,在这里洗涤心灵的美好愿望。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洛邑的向往之情,又为整首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洛邑交通、景色、人才等方面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向往。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文气息。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