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昆阳》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意思: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昆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是一首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诗。通过对古木、荒烟、暮鸦、高城、落日、悲笳等意象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首联“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描绘了古木参天、荒烟笼罩的景象,暮鸦归巢,落日西沉,悲笳之声隐约传来。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凄凉、冷清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颔联“并州倦客初投迹,楚泽寒梅又过花。”诗人自称为“倦客”,表达了旅途的疲惫和内心的孤独。而“楚泽寒梅”则描绘了旅途中的另一种景象,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感受。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颈联“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描绘了旅途中的旌旗飘扬,令人惊心动魄,而风雪交加,又让人羡慕山间人家的安逸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向往。 尾联“忘忧只有清樽在,暂为红尘拂鬓华。”诗人表示只有在酒中才能忘却忧愁,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苦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苍茫、悲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苦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其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木荒烟集暮鸦,高城落日隐悲笳。
并州倦客初投迹,楚泽寒梅又过花。
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
忘忧只有清樽在,暂为红尘拂鬓华。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满眼

    读音:mǎn yǎn

    繁体字:滿眼

    短语:林立 不乏 连篇 满腹

    英语:eyeful

    意思:(满眼,满眼)

     1.充满视野。
      ▶晋·陶潜《祭程

  • 惊世

    读音:jīng shì

    繁体字:驚世

    意思:(惊世,惊世)
    震惊世俗。
      ▶宋·苏轼《祭陈令举文》:“不然,令举之贤,何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见其毫末,而出其余弃,必有惊世而绝类者矣。”
      ▶宋·陈与义

  • 门风

    解释

    门风 ménfēng

    [tradition of a family;family principles] 旧指某一家、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风气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风操》

  • 山家

    读音:shān jiā

    繁体字:山家

    意思:
     1.山野人家。
      ▶《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
      ▶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