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泛小(舟仑)二首》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意思:一根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上。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泛小(舟仑)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优美的诗,充满了意境和动感。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舟行图,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风雨的激荡,舟行的摇曳,以及诗人醉卧船中的惬意与怅惘。 诗的开篇“水一塘,(舟仑)一只”直接展现了场景,让人看到一个宽阔的池塘上,有一只孤舟在行驶。“(舟仑)头漾漾知风起,(舟仑)背萧萧闻雨滴”这两句非常生动,通过描绘船头的荡漾和船背的雨滴声,让人感受到风起的波澜和雨落的萧瑟,将读者带入了风雨舟行的情境。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醉态和醒来的恍惚,忽然怀疑自己是否身处江南,这种恍惚与怅惘的情绪,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船缓进,水平流”这两句则表现了舟行的缓慢和平稳,与前面的风雨激荡形成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这两句则细致描绘了船的装备和构造,通过竹篙和青幕的描绘,让人更加感受到舟行的真实和生动。 最后的“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则再次描绘了岸边的景色,通过亚竹、乱藤的描绘,让人看到岸边的荒凉和自然,而“如从凤口向湖州”则让人感受到舟行的方向和目标,整首诗的意境在此得以收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了风雨舟行的真实和生动,以及诗人醉卧船中的惬意与怅惘,是一首非常优美动人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一塘,(舟仑)一只。
(舟仑)头漾漾知风起,(舟仑)背萧萧闻雨滴。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
船缓进,水平流。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竹篙

    读音:zhú gāo

    繁体字:竹篙

    意思:撑船的长竹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唐·韩愈《潭州泊船呈诸公》诗:“暗浪舂楼堞,

  • 船尾

    读音:chuán wěi

    繁体字:船尾

    短语:船体 船壳 右舷 船桨

    英语:stern

    详细释义:船的后部。如:『暴风雨快来了,你到船尾看看,东西有没有都

  • 船头

    读音:chuán tóu

    繁体字:船頭

    英语:fore

    意思:(船头,船头)

     1.船的前部。
      ▶唐·杜甫《江涨》诗:“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初刻拍案惊

  • 一茎

    读音:yī jīng

    繁体字:一莖

    意思:(一茎,一茎)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焦赣《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王

  • 幕覆

    读音:mù fù

    繁体字:幕覆

    意思:覆盖。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既处椒房,大官上食,重加幕覆,辄撤去。”

    解释:1.覆盖。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