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
意思:石岩两相互约束,竹树交柯绿色。
出自作者[宋]张嵲的《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临独木桥而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石岩、竹树、溪流、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而清新的山林画卷。
首句“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中,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石岩的形态,竹树在岩壁交错生长的情景,表现出山林的幽深和勃勃生机。石岩被描绘成“两相束”,给人一种紧绷、峻峭的感觉,而竹树在岩石间交错生长,则增添了山林的生动和活力。
“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两句,诗人通过声音引出溪流的描绘。“林外声”指的是溪流的潺潺水声,这一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于是他寻声来到幽深的涧边。这种以声音为线索引入对幽涧的描绘,使诗歌的叙事更加有层次,也增加了诗歌的韵味。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涧水的形象。湿烟深浓,无法散去,溪水在浅濑上漂流,仿佛是一块寒玉。这里运用了寒玉这一形象来形容溪水,既表现了水的清冷,也增添了诗歌的寒意和清幽。
最后“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两句,诗人从涧边抬头望去,见树梢上云雾弥漫,前峰上云雾缭绕,诗人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山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山林的深远和云雾的神秘,也给诗歌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富有生机的山林画卷。诗人通过对石岩、竹树、溪流、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幽深、静谧和勃勃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诗中的每一句都像是一幅独立的画面,但又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林画卷。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