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临独木桥而还》 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

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

意思:石岩两相互约束,竹树交柯绿色。

出自作者[宋]张嵲的《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临独木桥而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石岩、竹树、溪流、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而清新的山林画卷。 首句“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中,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石岩的形态,竹树在岩壁交错生长的情景,表现出山林的幽深和勃勃生机。石岩被描绘成“两相束”,给人一种紧绷、峻峭的感觉,而竹树在岩石间交错生长,则增添了山林的生动和活力。 “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两句,诗人通过声音引出溪流的描绘。“林外声”指的是溪流的潺潺水声,这一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于是他寻声来到幽深的涧边。这种以声音为线索引入对幽涧的描绘,使诗歌的叙事更加有层次,也增加了诗歌的韵味。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涧水的形象。湿烟深浓,无法散去,溪水在浅濑上漂流,仿佛是一块寒玉。这里运用了寒玉这一形象来形容溪水,既表现了水的清冷,也增添了诗歌的寒意和清幽。 最后“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两句,诗人从涧边抬头望去,见树梢上云雾弥漫,前峰上云雾缭绕,诗人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山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山林的深远和云雾的神秘,也给诗歌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富有生机的山林画卷。诗人通过对石岩、竹树、溪流、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幽深、静谧和勃勃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诗中的每一句都像是一幅独立的画面,但又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林画卷。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
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
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

关键词解释

  • 石岩

    读音:shí yán

    繁体字:石岩

    解释:1.岩石。

    造句:

  • 束竹

    读音:shù zhú

    繁体字:束竹

    意思:捆成束的竹子。
      ▶唐·李贺《恼公》诗:“肠攒非束竹,胘急是张弓。”
      ▶王琦汇解:“束竹即喻其攒聚。”

    解释:1.捆成束的竹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