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博问如其智,精义入神以致治。
意思:深思博问如果他的智慧,精义入神以达到治理。
出自作者[宋]苏籀的《古劝学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现实社会现象为素材,通过巧妙的比拟和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了原伯鲁、棘子成等古代人物,表达了对他们只求苟且生存、不重视道德学问的批评。同时,诗人也借此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人只求生存,不思进取,缺乏道德修养和学问知识。
其次,诗中提到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的荒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六经,才能明理致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秦朝的法律吏和赵高等小人得志的现象,表达了对这些不学无术、欺世盗名的官员的愤慨。同时,诗人也借此批评了官员们不学无术、粗俗鄙陋的现象,呼吁他们深思博问、智慧治理国家。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贫贱、学古忧时的心情,并指出天下复平要有道,呼吁人们关注民众的陷溺和国家的治理。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现实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民众的陷溺和国家的治理,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