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问古》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

意思:大底荣枯各自举行,同时怀疑庇护的难明。

出自作者[唐]秦韬玉的《问古》

全文创作背景

《问古》是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感慨。至于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抱歉暂时无法提供,您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古籍或文献来获取更多信息。不过,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来分析一下。 首联“圣人何不学,志士亦何求”,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圣人不去学习,为什么志士有所追求。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或者人性的思考。 颔联“虚盈轮莫定,晦显孰能谋”,意味着世间万物的盛衰兴替是无法预料的,人生的起伏也是难以谋划的。 颈联“鱼戏莲叶雨,鸢飞鹰隼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赞美。 尾联“年光销不尽,东去水悠悠”,意味着虽然时间会消逝,但东去的水依然悠悠流淌,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历史的传承。 综上所述,《问古》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
无门雪向头中出,得路云从脚下生。
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
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作者介绍 毛文锡简介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关键词解释

  • 阴骘

    读音:yīn zhì

    繁体字:陰騭

    英语:Make calm in secret ( 骘:quiet).

    意思:(阴骘,阴骘)

     1.《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
      ▶孔传

  • 各自

    读音:gè zì

    繁体字:各自

    短语:分级 并立 分别 个别

    英语:respective

    意思:
     1.各人自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客无

  • 大底

    读音:dà dǐ

    繁体字:大底

    英语:undersole

    意思:大抵。
      ▶《史记•佞幸列传》:“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
      ▶唐·元稹《送刘太白》诗:“洛阳大底居人少,从善

  • 荣枯

    读音:róng kū

    繁体字:榮枯

    英语:vicissitude

    意思:(荣枯,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