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兴十首》 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

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

意思:策免身常安逸,上庸貌转瘦。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杂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富公和迂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直接描绘了主人公从被免职到重新被任用的过程中,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主人公原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但因为被免职,心中难免失落和忧虑,身体也逐渐变得消瘦。而当他重新被任用后,面貌和气质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清瘦。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心态的变化。 “富公忘杖起,迂叟要人扶”,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境遇和心态。富公在重新得到重用后,仿佛忘记了年老体弱,重新焕发出活力;而迂叟则因为年纪大了,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这两句诗通过富公和迂叟的对比,更加深入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心态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富公和迂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其中,“策免”和“登庸”这两个词语,既表达了主人公的仕途起伏,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而“富公忘杖起”和“迂叟要人扶”则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弱、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态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
富公忘杖起,迂叟要人扶。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登庸

    读音:dēng yōng

    繁体字:登庸

    意思:
     1.选拔任用。
      ▶《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晋·应贞《晋武

  • 策免

    读音:cè miǎn

    繁体字:策免

    意思:帝王以策书免官。
      ▶《汉书•孔光传》:“后数月遂策免光。”
      ▶《后汉书•徐防传》:“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防也。”
      ▶《旧唐书•张行成传》:“策免之科,义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