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卜居招书侣》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意思:想起昨天不知道,临川常常羡慕。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卜居招书侣》

全文赏析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回忆过去的生活,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首句“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那时他还不明白生活的真谛,只是在临川(临江)时羡慕鱼儿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知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渴望。 “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他认识到人生就像一条道路,虽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也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他也认识到人世间的纷争和疾病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他感到疏离和疲惫的原因。 “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生活中的一种状态,他在微雨中栽下竹子,在孤灯下读书。这种描绘展示了他的坚韧和独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怜君亦同志,晚岁傍山居。”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怜惜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怜惜朋友也和他有同样的志向,期待着他们能在晚年时一起在山间居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知识、独立和友情的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和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
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
怜君亦同志,晚岁傍山居。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临川

    读音:lín chuān

    繁体字:臨川

    意思:(临川,临川)

     1.面对川流。
      ▶三国·魏·曹植《朔风》诗:“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晋·潘岳《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 知道

    读音:zhī dào

    繁体字:知道

    短语:详 略知一二 掌握 亮 辩明 了了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 明了 懂 知 领悟 喻 未卜先知 知晓 接头 领略 敞亮 明 解

    英语:

  • 羡鱼

    读音:xiàn yú

    繁体字:羡魚

    意思:(羡鱼,羡鱼)
    喻空存想望。
      ▶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高适《奉酬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参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