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贾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 方从宣室承釐后,更约浮丘把袂初。

方从宣室承釐后,更约浮丘把袂初。

意思:方从宣室承厘后,再约浮丘把袖子开始。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贾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太乙灵宫时所作,通过对晚霞中帝都的描绘,表达了对朝廷的敬仰之情。 首联“太乙灵宫近帝都,夕迎丹节下层虚。”描绘了太乙灵宫的庄严和帝都的繁华,晚霞中,皇帝的节杖缓缓落下,象征着皇权的威严。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朝廷的敬仰之情。 颔联“方从宣室承釐后,更约浮丘把袂初。”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朝廷未来的期待。宣室是汉代皇帝的宫殿,承釐是古代帝王接受神灵的启示和教诲,浮丘则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颈联“文藻自高鹓掖诏,姓名应冠蕊台书。”是对朝廷文化繁荣和人才辈出的赞美。鹓掖是朝官的代称,蕊台则是朝廷文人的聚集地。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文化繁荣的赞美和对人才的敬仰。 尾联“我惭昔预祠春客,曾梦钧天侍燕胥。”作者自谦曾经参与过春宴,并曾梦见自己被召入天庭侍奉神仙。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晚霞中帝都的描绘和对朝廷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朝廷未来的期待和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乙灵宫近帝都,夕迎丹节下层虚。
方从宣室承釐后,更约浮丘把袂初。
文藻自高鹓掖诏,姓名应冠蕊台书。
我惭昔预祠春客,曾梦钧天侍燕胥。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宣室

    读音:xuān shì

    繁体字:宣室

    意思:
     1.古代宫殿名。
      ▶殷代宫名。
      ▶《淮南子•本经训》:“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宣室。”
      ▶高诱注:“宣室,殷宫名;一曰宣室,狱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