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宣大师》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意思:通过论述佛地找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赠宣大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作者通过描绘一位名叫一国沙弥的僧人,表达了他对诗歌和佛法的理解。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佛法与诗歌的关系,以及僧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国沙弥的独特才华和影响力,他能够独自解诗,被人们认为胜过惠林师。这表明他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见解,能够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境界。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先皇征还之日和今上龙飞入内之时,暗示了一国沙弥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具有政治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诗中,一国沙弥表达了对月光的怀念和对松寺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杏溪的期待。这些场景描绘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了一国沙弥谈论佛地求心地,强调了佛法与诗歌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常吟是住持,意味着他相信诗歌是修行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佛法,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国沙弥的赞美和对佛法的理解。通过描绘一国沙弥的形象和经历,作者传达了对文学、政治、自然和佛法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
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
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住持

    读音:zhù chí

    繁体字:住持

    英语:abbot

    意思:
     1.佛教语。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
      ▶《圆觉经》:“一切如来,光严住持。”
      ▶唐·李益《赠宝大师》诗:“因论佛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佛地

    读音:fó dì

    繁体字:佛地

    意思:
     1.谓超脱生死、灭绝烦恼的境界。
      ▶《坛经•般若品》:“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犹佛。
      ▶南朝·梁·沈约《佛知不异众生知义》:“凡

  • 求心

    读音:qiú xīn

    繁体字:求心

    意思:谓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认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苏轼《海会寺清心堂》诗:“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磨尚求心。”
      ▶王十朋集注引师民瞻曰:“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