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客至 [一作许浑诗]》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意思:找到路逢津更杰出的才能,可怜鞍马照春来。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客至 [一作许浑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俊才子在路上遇到春天的美景,引发了一系列感慨和思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与人性、感慨与哲思的交融。 首联“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描述了诗人在路上遇到美景,感叹俊才与自然的交融。用“鞍马照春来”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呈现出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颔联“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通过对残花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然后用“大笑一声”来形容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颈联“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对“碧溪”“红树”等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尾联“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的感慨。用“相逢少别”来形容人生的离合无常,然后用“何必秋风江上台”来表达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俊才

    引用解释

    亦作“ 俊材 ”。 1.卓越的才能。《汉书·王褒传》:“闻 王褒 有俊材,请与相见。”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唐 先生 伯虎 ,名 寅 , 姑苏 人。负俊才,能文工诗,翰墨极精。”

    2.才智卓越的人。《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三百俊

  • 鞍马

    读音:ān mǎ

    繁体字:鞍馬

    短语:舟车

    英语:pommel horse

    意思:(鞍马,鞍马)

     1.马和鞍子。
      ▶《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

  • 可怜

    读音:kě lián

    繁体字:可憐

    短语:怜 惜 体恤 怜惜 悯 不忍 同病相怜

    英语:pitiful

    意思:(可怜,可怜)

     1.值得怜悯。

  • 得路

    读音:de lù

    繁体字:得路

    意思:
     1.指仕途得志。
      ▶唐·孟郊《伤时》诗:“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2.当道,当权。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是时文学相高

  • 才可

    读音:cái kě

    繁体字:才可

    意思:
    恰好。
      ●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