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
意思:谁请尚书重给札,全部抄遗稿入名山。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陈用之学士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礼经三百鬓毛班,追述先儒伯仲间。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通过描述诗人回忆先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首句“礼经三百鬓毛班”,直接引用了《礼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敬仰和追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仍孜孜不倦地研读《礼经》,体现了他的勤奋和执着。
“追述先儒伯仲间”,诗人回忆起与先儒一起学习的时光,他们如同兄弟般亲密无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先儒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敬畏之心。
“谁请尚书重给札,尽抄遗稿入名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他希望有人能够重新整理先儒的遗稿,将它们收录到名山之中,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下去。同时,他也希望有人能够请尚书重新撰写遗稿,以保持先儒的思想和智慧的延续。
整首诗充满了对学问和知识的敬仰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