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同年罗著作》 只应知我方憔悴,时向商山入梦魂。

只应知我方憔悴,时向商山入梦魂。

意思:只应该知道我正憔悴,当时向商山进入梦魂。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哭同年罗著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生死虽殊道义存,晓来襟袖有啼痕》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对道义和人性的深度思考。首句“生死虽殊道义存”,道出了作者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生死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然而在道义面前,人们应该超越生死的界限,以道义为重。这种生死观既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 “晓来襟袖有啼痕”一句,描绘了作者在清晨醒来,发现衣襟和袖子上沾满了泪痕的情景。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也暗示了他在面对生死问题时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 “只应知我方憔悴”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才能感受到他的憔悴和痛苦。这种孤独和无助,既体现了作者对道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他对知己的渴望和对理解的追求。 “时向商山入梦魂”一句,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回到商山的情景。商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作者在这里入梦,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安慰和寄托。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道义和人性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死观念、道义和人性的深度思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孤独和无助,以及对道义和人性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生死虽殊道义存,晓来襟袖有啼痕。
只应知我方憔悴,时向商山入梦魂。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商山

    读音:shāng shān

    繁体字:商山

    意思: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坂、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晋·陶潜《桃花源诗》:“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 入梦

    读音:rù mèng

    繁体字:入夢

    英语:fall asleep

    意思:(入梦,入梦)

     1.进入梦境。指睡着。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如睡在摇篮里,倦了的我们便

  • 知我

    读音:zhī wǒ

    繁体字:知我

    意思:
     1.深切瞭解我。
      ▶《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

  • 梦魂

    读音:mèng hún

    繁体字:夢魂

    意思:(梦魂,梦魂)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刘希夷《巫山怀古》诗:“穨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晏几道《鹧鸪天》词:“春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