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画松下老人歌》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意思:朝来写白绢,屈曲为长松。

出自作者[明]王问的《画松下老人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的认同。 诗的开头,“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描绘出老人与山林的关系,如同素绢与画师,老人与山林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姿态如同长松一样挺拔。接着,“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诗人用精炼的笔墨描绘出老人的形象,他如同列仙一样,双目如玉,常随野鹿出没在山林之间。 接下来,诗人赞美老人的学识和品格。“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这句诗表达了老人对历史的了解和尊重,也暗示了老人对政治的淡泊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这句诗表达了老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他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在描述老人的居室时,“三尺囊琴一斗酒”,这句诗表达了老人的生活情趣和雅致,也暗示了老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老人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的认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

关键词解释

  • 朝来

    读音:zhāo lái

    繁体字:朝來

    意思:(朝来,朝来)
    早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元·顾德辉《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

  • 素绢

    读音:sù juàn

    繁体字:素絹

    英语:white silk

    意思:(素绢,素绢)
    白绢。
      ▶《礼记•檀弓下》“弁绖葛而葬”唐·孔颖达疏:“不云麻,是用素绢也。”
      ▶唐·

  • 夭矫

    读音:yāo jiǎo

    繁体字:夭矯

    意思:(夭矫,夭矫)
    亦作“夭蟜”。
     
     1.屈伸貌。
      ▶《淮南子•脩务训》:“木熙者,举梧槚,据句枉,蝯自纵,好茂叶,龙夭矫。”
      ▶《史记•司马

  • 长松

    读音:cháng sōng

    繁体字:長鬆

    意思:(长松,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苏轼《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