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春忆微之》 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

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

意思: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早春忆微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老之人感叹时光流逝,思念故人的情景。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伤感之情。 首联“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境况,老病交加,感叹时光流逝,思念故人。“昏昏”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病态的样子,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沉闷和迷茫。 颔联“声早鸡先知夜短,色浓柳最占春多。”则通过描绘早鸡的鸣叫和浓绿的柳色,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转。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则以沙头雨斑的草和水面风起的波浪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尾联“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则是诗人对故人思念之情的直接表达。尽管眼前的景象再美,也无法抵消诗人对故人难以相见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故人思念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友情的深沉感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
声早鸡先知夜短,色浓柳最占春多。
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
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沙头

    读音:shā tóu

    繁体字:沙頭

    意思:(沙头,沙头)

     1.沙滩边;沙洲边。
      ▶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南唐·冯延巳《临江仙》词:“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 斑斑

    读音:bān bān

    繁体字:斑斑

    短语:稀有 荒无人烟 千载难逢 稀罕 稀少 层层 难得 千分之一 希罕 铁树开花 偶发 罕 罕见

    英语:full of stains or spots

  • 瑟瑟

    读音:sè sè

    繁体字:瑟瑟

    英语:rustle; rustling; trembling

    意思:
     1.碧色宝石。
      ▶《周书•异域传下•波斯》:“﹝波斯国﹞又出白象、师子……马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