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朱少章潭雷锋马上口占》 幽都风俗慕成都,可待遨头指路隅。

幽都风俗慕成都,可待遨头指路隅。

意思:北方的幽都风俗思慕成都,可等待外出头指着路边。

出自作者[宋]洪皓的《次韵朱少章潭雷锋马上口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幽都的风俗和赞美成都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感慨。 首句“幽都风俗慕成都”直接点明诗人的心境,他对成都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幽都这里可以理解为是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故乡风俗的怀念。 “可待遨头指路隅”一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成都的繁华景象,仿佛指路牌一样,引导人们前往成都。 “杨柳垂阴连北道,芙蕖舒艳亚西湖”这两句诗描绘了成都的美景,杨柳依依,芙蕖艳丽,既体现了成都的生机勃勃,又与西湖的美景相媲美,进一步展示了成都的魅力。 “客思剧饮逃三伏,人患苛留阻一呼”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三伏天的炎热和苛留的人际关系都让诗人想要逃避,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回首未忘忧墨吏,渡江应不怕天吴”结尾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他也无所畏惧。天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传说中的海兽,用以形容江湖的险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都风俗、成都美景、旅途艰辛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都风俗慕成都,可待遨头指路隅。
杨柳垂阴连北道,芙蕖舒艳亚西湖。
客思剧饮逃三伏,人患苛留阻一呼。
回首未忘忧墨吏,渡江应不怕天吴。

关键词解释

  • 指路

    引用解释

    1.犹望尘。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卓尔风标,朗然流品。妍若春暉,烈如冬凛。 燕 石知媿, 齐 竽自审。咸指路以光销,尽登门而声寝。”

    2.指引道路。 巴金 《秋》二四:“要不是你们指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读音:zhǐ lù

  • 成都

    读音:chéng dū

    繁体字:成都

    造句:

  • 风俗

    读音:fēng sú

    繁体字:風俗

    短语:风土 俗 人情 传统 风 遗俗

    英语:custom

    意思:(风俗,风俗)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

  • 幽都

    读音:yōu dōu

    繁体字:幽都

    意思:
     1.北方之地。
      ▶《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孔传:“北称幽,则南称明,从可知也。都,谓所聚也。”
      ▶蔡沈集传:“朔方,北荒之

  • 路隅

    读音:lù yú

    繁体字:路隅

    意思:路边。
      ▶汉·张衡《西京赋》:“睚眦虿芥,尸僵路隅。”
      ▶唐·韩愈《祭女挐女文》:“草葬路隅,棺非其棺。既瘗遂行,谁守谁瞻!”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