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岐下闻子规》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意思:谁怜越客人曾听说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出自作者[唐]吴融的《岐下闻子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剑阁和凤台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中,“剑阁”和“凤台”是两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分别代表了蜀地的文化和传说。诗人通过描绘这两个地方,暗示了故乡的遥远和人生的无常。而“蜀魂”在这里指的是蜀地的精灵,传说中它们常常飞来飞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颔联“偶因陇树相迷至,惟恐边风却送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因为偶然被陇地的树木所迷惑,误入了故乡的方向,但他又害怕边地的风会把他的思乡之情吹回来,让他无法自拔。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描述花和猿的哀鸣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花和猿都是象征着故乡的景物,而“啼血”和“断肠”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尾联“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诗人以越地客人自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能够陪伴他度过人生的孤独和寂寞。这里诗人运用了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剑阁、凤台、陇树、边风、花、猿等自然和人文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关键词解释

  • 越客

    引用解释

    作客他乡的 越 人。多泛指异乡客居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寒蝉赋》:“ 越 客发度 漳 之歌, 代 马怀首 燕 之信。” 唐 刘长卿 《七里滩重送严维》诗:“秋江渺渺水空波, 越 客孤舟欲榜歌。” 唐 贾岛 《忆吴处士》诗:“夜半 长安 雨,灯前 越 客吟。”

    读音:yuè kè

  • 平晓

    读音:píng xiǎo

    繁体字:平曉

    意思:(平晓,平晓)
    犹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隋·卢思道《驾出圜丘》诗:“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
      ▶唐·薛用弱《集异记•李佐文》:“须臾平晓,叟即遥指东南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