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夜月下独吟》 浩歌谁与和,禅意自相通。

浩歌谁与和,禅意自相通。

意思:高歌和谁和,禅意自然相通。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秋夜月下独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看月倚修桐,寥寥夜正中》,作者通过描绘月夜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禅意的深深感悟。 首联“看月倚修桐,寥寥夜正中。西郊金气肃,南陆火云空。”描绘了作者倚靠在修长的梧桐树上观看月亮的情景,此时正是夜深人静,金气肃穆,火云高悬。金气和火云的对立象征了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热闹,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绕树徒怜鹊,传书未有鸿。”进一步描绘了夜的景象,鹊儿绕树而飞,却无法传递书信,象征着人们渴望交流,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一联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抽象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浩歌谁与和,禅意自相通。”作者在静夜里放声高歌,却无人应和,只有禅意与他相通。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禅意的深深感悟。 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禅意的深深感悟。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夜景描绘诗,同时也是一首表达禅意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作者表达了对自然和禅意的深深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看月倚修桐,寥寥夜正中。
西郊金气肃,南陆火云空。
绕树徒怜鹊,传书未有鸿。
浩歌谁与和,禅意自相通。

关键词解释

  • 浩歌

    读音:hào gē

    繁体字:浩歌

    意思: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杜甫《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禅意

    读音:chán yì

    繁体字:禪意

    意思:(禅意,禅意)
    犹禅心。
      ▶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明·何景明《吹笙》诗:“幽心与禅意,凄切转关情。”

  • 相通

    读音:xiāng tōng

    繁体字:相通

    短语:融会贯通 精通 谙 会 贯通 通晓 贯 通

    英语:(v) be closely linked; have a connectio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