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桃源行》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意思: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点燃松脂留客住宿。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桃源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诗,诗中描绘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感,以及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首先,诗中通过对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桃花源中的山水、花木、洞穴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桃花源的美丽和神秘。 其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人们的生活场景与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诗人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反思。诗人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虽然美好,但终究是虚幻的,而现实生活却是真实的。诗人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不要沉迷于虚幻的世界。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虽然美好,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诗人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诗,通过对桃花源中的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留客

    读音:liú kè

    繁体字:留客

    意思:
     1.使人留连忘返。
      ▶《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注:“言美女工舞,揄其长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众客喜乐,留不能去也。”

  • 松脂

    读音:sōng zhī

    繁体字:鬆脂

    短语:松香

    英语:turpentine

    意思: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含松香和松节油。也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

  • 筵羞

    读音:yán xiū

    繁体字:筵羞

    意思:酒宴美食。
      ▶隋·李德林《相逢狭路间》诗:“筵羞太官膳,酒酿步兵营。悬林接高士,隔帐授诸生。”
      ▶唐·刘禹锡《桃源行》:“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 石髓

    读音:shí suǐ

    繁体字:石髓

    意思: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
      ▶《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南朝·梁·沈约《游沈道士馆》诗:“朋

  • 客宿

    读音:kè sù

    繁体字:客宿

    意思:在外住宿。
      ▶汉·焦赣《易林•临之家人》:“客宿卧寒,席蓐不安,行危为害,留止得欢。”
      ▶汉·焦赣《易林•坎之晋》:“道涂多石,伤车折轴,与市为仇,不利客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