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布野翠卷浪,霭霭出袖云为衣。
意思:繁茂布野翠卷浪花,霭霭出袖说做衣服。
出自作者[宋]袁说友的《和周元吉提刑席上得雨韵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蓬莱和秦望两座山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感受。
首句“蓬莱秦望两如峙,中有万顷浮光晖”,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蓬莱和秦望两座山的壮丽景色。蓬莱山在东海之中,是一座神秘而美丽的神山,而秦望山则是浙江绍兴的一座名山,山上有很多名胜古迹。诗人用“如峙”来形容两座山的高大和挺拔,用“万顷浮光晖”来描绘两座山在阳光下的美丽光辉,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壮美和神秘。
“自怜俗吏脚不历,每欣奇观身欲飞”,诗人自嘲自己是一个俗吏,没有机会游览这些美景,因此每次看到这些奇观时,他都感到自己仿佛要飞起来一样。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渴望,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芃芃布野翠卷浪,霭霭出袖云为衣”,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田野中翠绿的草木和云雾缭绕的景象。他用“芃芃”来形容草木的茂盛和翠绿,用“翠卷浪”来描绘草木在风中摇曳的美丽景象,用“霭霭”来形容云雾的轻盈和朦胧,用“云为衣”来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田野的美丽和神秘。
最后两句“诗材满目供不尽,只恐寡和诗人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作为诗人的自谦。诗人认为自然美景是取之不尽的诗材,但他担心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才能有限,无法完全表达出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生动,通过对蓬莱、秦望两座山以及田野中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作为诗人的自谦和对诗歌创作的敬畏之心。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