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方石先生挽词》 我归林下公长逝,千里诗筒望不来。

我归林下公长逝,千里诗筒望不来。

意思:我到林下公长逝,千里诗筒望不来。

出自作者[明]邵宝的《谢方石先生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诗人对一位已故友人的怀念,以及对隐居山林生活的感慨。 首句“我归林下公长逝,千里诗筒望不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他已回到林下(隐居的地方)独自生活,却发现老友已经离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诗筒(一种用于传递诗信的筒)与他交流、共享生活的喜怒哀乐。这句诗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友情和时光。 “海隐本非唐少室,山居真似宋徂徕”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慨。他原本以为友人是在海边的隐居之地,但其实是在山林中的宋徂徕(一个著名的山名)一样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雅歌何处声相和,野服它年手自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想象着友人在山林中唱着优雅的歌曲,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他自己也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穿着自己亲手裁制的衣服,回到山林中与友人相会。 最后一句“有石大书明祭酒,古松阴里墓门开”描绘了友人的墓地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墓碑上刻有大字“明祭酒”,暗示了友人在世时曾担任过祭酒这一重要职务。古松阴里,墓门敞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逝者的故事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友情和时光,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归林下公长逝,千里诗筒望不来。
海隐本非唐少室,山居真似宋徂徕。
雅歌何处声相和,野服它年手自裁。
有石大书明祭酒,古松阴里墓门开。

关键词解释

  • 归林

    读音:guī lín

    繁体字:歸林

    意思:(归林,归林)
    谓辞官回乡。
      ▶明·袁宏道《真定大悲阁》诗:“相逢低两眉,但诉归林计。”
      ▶太平天国石达开《致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书》:“待平定而归林,愿终莫遂。

  • 长逝

    读音:cháng shì

    繁体字:長逝

    英语:repose

    意思:(长逝,长逝)

     1.远去。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奂瞻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林下

    读音:lín xià

    繁体字:林下

    英语:sylvan life; retirement from official life

    意思: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梁·任昉《

  • 不来

    读音:bù lái

    繁体字:不來

    意思:(不来,不来)

     1.不归。
      ▶《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