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意思: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

出自作者[宋]叶采的《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閒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意象,以描绘读书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首先,“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这两句,通过瓦雀在书案上跳跃,杨花飘入砚池的情景,勾勒出一幅安静而闲适的读书画面。瓦雀的活泼与杨花的安静形成对比,更凸显出环境的宁静与平和。 “閒坐小窗读周易”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悠闲的读书场景,窗子虽小,却透出淡淡的闲适。窗外的世界仿佛与读书的人无关,他(她)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不知春去几多时”则带有一种对时间的朦胧感。读书人的全神贯注使他(她)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多少时候。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时光飞逝,我们应该更加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读书人悠闲地坐在小窗下读书的画面,通过对瓦雀、杨花、周易、春日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閒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作者介绍
叶采,字仲圭,号平巖。南宋时期官员,建阳(今福建)人,叶味道之子。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一二有传。

关键词解释

  • 砚池

    读音:yàn chí

    繁体字:硯池

    英语:Inkslab

    意思:(砚池,砚池)

     1.凹形的砚。亦指砚端贮水处。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

  • 杨花

    引用解释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

  • 行书

    读音:xíng shū

    繁体字:行書

    英语:running script

    意思:(行书,行书)

     1.写作文书。
      ▶《管子•问》:“官贱行书,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尹知

  • 双双

    引用解释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

  • 瓦雀

    读音:wǎ què

    繁体字:瓦雀

    意思:麻雀的别名。
      ▶元·叶李《暮春即事》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雀》:“栖宿檐瓦之间……故曰瓦雀。”
      ▶郭沫若《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