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热》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意思:西江气候连接南之威,天气经常秋气微。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秋热》

全文赏析

这首诗《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着生衣。》是一首描绘气候变化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西江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和微凉的秋季之间的适应过程。 首句“西江风候接南威”,诗人以南威来比喻南方的高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江地区的气候特点。这里“风候”指的是气候变化,“接”字则表达了气候的连续性和紧密性,表明西江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南方地区紧密相连。 “暑气常多秋气微”一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西江地区的季节特点,即夏季的气温较高,秋季的气温则相对较低。这里的“常多”和“微”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季节之间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句“犹道江州最凉冷”,诗人以江州(即西江地区)与南方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强调江州的气候相对凉爽。这里的“犹道”表达了人们对江州气候的认可和赞扬,同时也暗示了其他地方的气候可能更为炎热。 最后一句“至今九月着生衣”,诗人以具体的生活场景来描绘人们在秋季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暗示了人们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里的“生衣”指的是单薄的衣服,“至今九月”则表明这种习惯的延续时间之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西江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们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着生衣。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西江

    读音:xī jiāng

    繁体字:西江

    英语:HSI

    意思:
     1.江名。
      ▶珠江干流,古称郁水,在广东省西部,由黔、郁、桂三江匯合而成。
      ▶唐·张籍《野老歌》:“西江估客珠

  • 南威

    读音:nán wēi

    繁体字:南威

    意思:
     1.亦称“南之威”。
      ▶春秋时晋国的美女。
      ▶《战国策•魏策二》:“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三国·魏·

  • 暑气

    读音:shǔ qì

    繁体字:暑氣

    英语:(summer) heat

    意思:(暑气,暑气)
    盛夏时的热气。
      ▶《周礼•天官•凌人》“夏颁冰掌事”汉·郑玄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

  • 风候

    读音:fēng hòu

    繁体字:風候

    意思:(风候,风候)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唐·王勃《春思赋》:“蜀川风候隔秦川,今年节物异常年。”
      ▶唐·白居易《与微之书》:“江州风候稍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