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得青字》 迷心应觉悟,客思不遑宁。

迷心应觉悟,客思不遑宁。

意思:迷惑的心应该觉悟,客人想无暇宁静。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得青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中描绘了带雪的梅花在初暖的日子里绽放,含烟的杨柳依然青翠的景象。这种生动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变化和成长。 接下来,“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这句诗,诗人通过童子的偈语和法王经的启示,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智慧的渴望,也展示了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无我和空观的理解。无我意味着理解自我并非真实的存在,而是一种暂时性的存在。观空则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厌弃物质的束缚和限制。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越的追求。 最后,“迷心应觉悟,客思不遑宁”这两句诗,诗人提醒我们应当觉悟自己的内心,不要沉溺于无谓的思虑和困扰。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童子偈和法王经的启示、无我和空观的思考以及觉悟内心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富有艺术美感,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不遑宁。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觉悟

    读音:jué wù

    繁体字:覺悟

    短语:醒 迷途知返 恍然大悟 如梦初醒 醒来

    英语:consciousness

    意思:(觉悟,觉悟)
    I
    亦作“觉寤”。

  • 迷心

    读音:mí xīn

    繁体字:迷心

    意思:
     1.使心迷惑。
      ▶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列女成群,迷心动虑。”
      ▶《法苑珠林》卷一一二:“此酒能迷心,何用复饮酒。”
      ▶《武王伐纣平话》卷

  • 遑宁

    读音:huáng níng

    繁体字:遑寧

    意思:(遑宁,遑宁)
    安逸;安宁。
      ▶唐·柳宗元《涂山铭》:“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宁。”
      ▶宋·王禹偁《滁州谢上表》:“臣拜命已来,通宵自省,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