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陶副使》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意思:春来明主封为西岳,在有回你紫色绶带恩。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寄陶副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诗人在得知将军攻破海门大敌,自己却远谪流放湘沅的境况后,所感到的无奈和悲愤。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怨恨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闻道将军破海门”,诗人以将军破海门,来表达将军的英勇和胜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将军的敬仰和赞叹。然而,紧接着的“如何远谪渡湘沅”一句,却让人感到一股深深的悲愤和无奈,诗人对于将军的遭遇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春来明主封西岳”,诗人用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君主的怨恨和不满。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诗人却用“明主封西岳”来暗指君主的无能,不配享有西岳之尊。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悲愤。 “自有还君紫绶恩”,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将军的期待和希望。尽管自己远谪流放,但希望将军能够重获君主的信任和恩典,紫绶加身,重归荣耀。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深深同情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悲愤,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西岳

    读音:xī yuè

    繁体字:西岳

    英语:Western Mountain

    意思:(参见西岳)
    亦作“西岳”。
     
     1.即华山。五岳之一。
      ▶《书•舜典》:“西巡狩至于

  • 明主

    读音:míng zhǔ

    繁体字:明主

    意思:贤明的君主。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