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方丈》 九重云外步虚声,十二时中太古情。

九重云外步虚声,十二时中太古情。

意思:九重云外步虚声,十二时中太古代情。

出自作者[宋]黄庭美的《题方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道教神仙世界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首句“九重云外步虚声”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诗人在九重云外步行,听到了步虚的声音,这是一种道教仪式中的音乐,让人感到神秘而肃穆。次句“十二时中太古情”则表达了时间流转、宇宙洪荒的远古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的宁静与庄严。 最后两句“为问当年赤松子,人生何处是功成”则引用了道教中的神仙赤松子,诗人向他询问人生的意义,何处才是功成名就之地。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教思想的探索,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道教神仙世界的描绘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重云外步虚声,十二时中太古情。
为问当年赤松子,人生何处是功成。

关键词解释

  • 九重

    读音:jiǔ zhòng

    繁体字:九重

    英语:nonuple

    意思:
     1.九层;九道。
      ▶《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韩诗外传》卷八:“齐景公使人于楚,

  • 太古

    读音:tài gǔ

    繁体字:太古

    短语:邃 古代 古 先

    英语:immemorial

    意思:远古,上古。
      ▶《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
     

  • 十二时

    引用解释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

  • 云外

    读音:yún wài

    繁体字:雲外

    意思:(云外,云外)

     1.指高空。
      ▶隋·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汉·沂。”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

  • 步虚

    读音:bù xū

    繁体字:步虛

    意思:(步虚,步虚)

     1.道士唱经礼赞。
      ▶唐·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喘息飧妙气,步虚吟真声。”
      ▶王琦注引《异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

  • 二时

    读音:èr shí

    繁体字:二時

    意思:(二时,二时)

     1.犹两季。
      ▶《汉书•匈奴传下》:“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
      ▶颜师古注:“离,歷也。三月为一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