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昙秀师归庐山梦斋》 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

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

意思:小船又超过楚江,庐山霜晴翠扫空。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送昙秀师归庐山梦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豁达的感觉,蕴含着人生哲理和自然的韵味。 首联“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乘坐扁舟,经过楚江东,前往庐阜。霜晴之后的庐阜,翠色一扫而空,显得空旷清冷。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入了诗的主题。 颔联“四海五湖皆逆旅,千岩万壑正秋风。”诗人以四海五湖为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旅途,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而“千岩万壑正秋风”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暗示着诗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坎坷。 颈联“会观沙界无华处,何必茅斋是梦中。”诗人在此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观念,认为世间的繁华虚荣都是虚无的,只有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追求。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远见识。 尾联“已悟三生旧知识,不因天竺寺前逢。”诗人通过“三生旧知识”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深刻领悟。这种领悟并非是在天竺寺前偶然得到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体验,逐渐悟出的。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通过秋天的景象和人生旅途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
四海五湖皆逆旅,千岩万壑正秋风。
会观沙界无华处,何必茅斋是梦中。
已悟三生旧知识,不因天竺寺前逢。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霜晴

    读音:shuāng qíng

    繁体字:霜晴

    意思:霜后的晴天。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风下霜晴,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
      ▶宋·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弔古城东

  • 楚江

    读音:chǔ jiāng

    繁体字:楚江

    意思:
     1.楚境内的江河。
      ▶唐·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
      ▶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 晴翠

    读音:qíng cuì

    繁体字:晴翠

    意思: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唐·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唐·温庭筠《太液池歌》:“叠澜不定照天井,倒影荡摇晴翠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