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意思: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尘中见月心亦闲》是一首描绘清秋仙府之景,表达诗人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仙府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诗人以尘世中的人见到月亮也变得闲适,更何况是在清秋仙府之间,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 颔联“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描述了仙府中凝重的月光、悠悠的寒露和诗人站立在最高处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仙境的神秘和美丽。 颈联“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描绘了仙境中碧空无云、风平浪静、山清水秀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仙境的美丽和宁静。 随后,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通过描绘群山、流水、星空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美丽无比的仙境。 随后,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被引升到仙府之中,向神仙致礼的过程,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星斗移动、天乐响起等奇幻景象,展现了仙境的神秘和美丽。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美景良辰不再的景象,表达了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惆怅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奇幻、美丽的景象和浪漫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中见

    读音:zhōng jiàn

    繁体字:中見

    意思:(中见,中见)
    指中见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他每众人多是地方中见。”
      ▶清·李渔《慎鸾交•赠妓》:“喜得有个中见,老兄若不信,只问贵相知便了。

  • 仙府

    读音:xiān fǔ

    繁体字:仙府

    意思:
     1.仙人所住的府第。
      ▶唐·元结《引极•望仙府》诗:“中何有兮人不睹,远攲差兮閟仙府。”
     
     2.借称道观。
      ▶唐·高适《玉真公主歌》:“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