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意思:瘴气多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通过对夔州(今重庆奉节)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直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心情。他是一个漂泊的旅人,无时无刻不在为客,无法与家人团聚;他是一个悲秋的人,每到秋天,他都会感到悲伤和无助。这两句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使读者对诗人的遭遇产生共鸣。 颔联“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夔州地处南方瘴气弥漫的地方,诗人用“瘴馀”形容夔州的荒僻;而楚王的宫殿在霜薄的秋天中显得格外凄凉,诗人用“楚王宫”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和动荡。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夔州的秋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颈联“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进一步描绘了夔州的秋色。在敌意弥漫的空气中,小草似乎也显得无力;花儿在冷风中凋零,只留下红色的落叶。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夔州秋天的荒凉和萧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诗人感叹夔州的秋天一年比一年更加萧条,与家乡的秋天不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夔州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荒僻的夔州秋色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忧虑。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使读者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
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
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夔子

    读音:kuí zǐ

    繁体字:夔子

    意思:春秋时夔国的国君。
      ▶《春秋•僖公二十六年》:“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唐·杜甫《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诗:“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瘴余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 楚王

    读音:chǔ wáng

    繁体字:楚王

    意思:楚国的君王。文学作品中多指在阳台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
      ▶唐·孟浩然《送王七尉松滋得阳臺云》诗:“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
      ▶唐·李白《江上吟》:“

  • 王宫

    读音:wáng gōng

    繁体字:王宮

    短语:禁 宫廷 宫 殿

    英语:palace

    意思:(王宫,王宫)

     1.天子的宫殿。
      ▶《书•大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