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屏作》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

意思:其中只有此地,完全可以看到西山。

出自作者[宋]赵师秀的《秋屏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是一首描绘秋日美景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首联“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中,“凡有栏干处”描绘了秋日里处处可见的栏干,而“秋来遍往还”则表达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愿意去欣赏自然的美景。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颔联“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中,“就中惟此地”明确指出了诗人在哪里感受到了秋日的美景——西山。而“全得见”则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美景的深深喜爱。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眼中的西山美景,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的主题。 颈联“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秋日的美景。诗人看到大雁在遥远的沙洲上落下,人们登上废弃的壁垒,享受着秋日的宁静和美丽。这一联通过细节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尾联“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中,“因怜一州景”表达了诗人对整个州的美景的热爱和赞美,“皆在夕阳间”则表达了诗人对秋日夕阳的深深喜爱,因为夕阳为整个州的美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这一联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日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栏干、西山、沙洲、废垒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诗人在尾联中对整个州的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
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
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

关键词解释

  • 西山

    读音:xī shān

    繁体字:西山

    意思:
     1.西方的山。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文选•李密<陈情事表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就中

    读音:jiù zhōng

    繁体字:就中

    英语:It refers to do something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done (do something). The same as \"从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