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才翁挽诗二首》 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

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

意思: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苏才翁挽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对一位中年已逝的英雄的怀念和敬仰。 首句“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雄心壮志的赞美,以及对他中年便已逝世的遗憾。这句诗中的“峥嵘”一词,既描绘了逝者志向的高远,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未能实现抱负的惋惜之情。 “零落篇章为世宝,平生风义见交情”这两句诗,诗人通过逝者遗留的篇章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这两句诗,诗人通过描绘逝者去后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青松和白草原,是诗人对逝者归宿的象征,而薤露声,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不舍和怀念。 最后,“自古英豪皆若此,哭君徒有泪沾缨。”这两句诗是对所有英豪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尽管诗人因逝者未能看到他的成功而感到遗憾,但他仍然对逝者的精神和风范表示敬仰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和对逝者的哀思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未能看到未来成功的遗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零落篇章为世宝,平生风义见交情。
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
自古英豪皆若此,哭君徒有泪沾缨。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泉台

    读音:quán tái

    繁体字:泉檯

    英语:nether world

    近义词: 墓穴

    详细释义:1.坟墓、墓穴。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之五:『忽见

  • 月下

    读音:yuè xià

    繁体字:月下

    意思:
     1.月光之下。
      ▶南朝·梁武帝《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韦庄《捣练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文同

  • 青松

    读音:qīng sōng

    繁体字:青鬆

    意思:
     1.苍翠的松树。
      ▶《汉书•贾山传》:“﹝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

  • 草原

    读音:cǎo yuán

    繁体字:草原

    英语:grassland

    意思:半干旱气候地区,杂草丛生(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的大片土地。
      ▶魏巍《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在小山丘上,你们也会用高歌和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